您的位置:21>21详情
返回列表

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运营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业务所涉及的前期准备、人才战略、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五个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相信本研究成果会对我国制造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国际化经营

       引言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全球各领域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模式都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也必然融入到全球体系变革中去。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与力度日益加大,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然而,中国制造企业目前大多还处在国际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与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案进行探究,从而有利于企业少走弯路、少交学费。众所周知,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业务发展过程看主要涉及到前期准备、人才战略、组织结构、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五个主要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必须精心谋划、妥善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基于此,本文从这五个主要方面出发,对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本研究对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力助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准备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际化发展之路亦是如此。在项目选择初期要进行深度的市场调研、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挖掘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后方可出发。综合各海外发展案例,常出现的问题如下:
       首先,市场调研不充分。充分的市场调研是一个绝对不可或缺的步骤,但是,在很多国内企业操作的实际情况却是凭直觉、“拍脑袋”、一言堂,对于目标市场的细分需求、市场容量、发展潜力、替代品、竞争对手等缺乏系统的调研,或是因为一时的市场红火而仓促出手,或是因为决策者的一时冲动而盲目上马。基于以上原因出现了众多海外投资市场失败的案例,比如,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因为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客户需求不明确,报价过低,导致合同执行中不断增加工作量而最终亏损41亿元。
       其次,贸易壁垒未有效甄别。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都设置了众多贸易壁垒,比如劳工输入壁垒、关税壁垒、注册企业本地化壁垒、法律壁垒等等。部分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问题,导致付出巨大成本。
       最后,项目论证缺乏科学性。很多决策不是建立在对产品、市场、能力等方面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决策时没有进行充分的预算、调研和分析。

      (二)人才战略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人才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的初期,本企业积累的优秀海外人才较少,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资源也不如国内市场充裕,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都至关重要。很多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人才建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并面对一系列难题。
       首先,缺乏海外运营管理经营人才。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是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市场化竞争的结果,全球跨国公司不仅形成了成熟的管理运营机制,而且有大量人才储备和经验积累,而这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正是软肋。众多中国制造企业的“走出去”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照搬国外的经验不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自己的经验尚处于探索、积累阶段。中钢集团澳大利亚Weld Range铁矿石项目亏损,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净亏损41.48亿元,中化集团在海外投资的3个油气田项目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这些失败案例的原因众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海外项目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这种人才的缺乏体现在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贯穿于项目前期调研、项目运营及后期管理的一系列流程,以及从项目制定到员工操作习惯等细节。
       其次,海外员工的本地化程度不高。海外项目中,管理层多是中国人,所雇佣员工大多是从国内派出和从当地招募的中国人,工作语言多为汉语。所雇佣的国际员工一般为司机,力工等较低层次的员工,中高层国际人员很少,国际化的员工队伍没有真正建成。
       最后,缺乏海外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首先是专业人员的国际市场拓展和长期海外驻扎。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外派到海外意味着职业发展路径的重大调整和个人生活的重大改变。对于企业而言,从培养优秀人才到留住优秀人才的角度,都需要做好海外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有明确的预期;同时也要解决好外派员工海外发展路径、回国发展空间、职业上升通道、家属生活工作安置等问题。

      (三)组织结构问题

       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盲目贪求做大,结构设置复杂,外派人员多,但市场拓展乏力,财务负担重。在运营管理中,各海外公司之间、海外公司与国内公司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战略协同。母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也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协同机制没有形成,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司整体效益。

      (四)运营管理问题

       由于对国际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当地政治制度、民族矛盾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既缺乏事前的研究,也缺乏熟悉这方面业务的人才,加上可能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及社会心理因素的不了解等,势必造成制造企业在投资国运营管理的不畅。譬如,海尔集团在国内曾经设立有“反思台”,意在让员工每天做到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当然,这种做法在国内海尔是有效的,移植到美国的海尔就行不通,遭到了美国员工的抵制。因为,美国的文化是一种独立文化,个人英雄主义至上,这种自我反思无异于自我否定,当然不被美国员工接受。后来,美国海尔公司将“反思台”改为“自我成就展示台”,让员工找到一种自豪感,员工心理就接受了。因此,国际企业运营管理不同于国内企业,如果不熟悉环境,就会“触雷”或导致更高的成本、更低的效率。

      (五)风险控制问题
       
       制造企业国际发展中面临众多国际风险,如制度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战争风险等。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
       首先,对当地法律不了解,易触及红线。各国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在一国通行的制度,到另一个国家就被法律所禁止。如阿拉伯国家禁酒;阿曼的用工制度要求雇佣65个外国人,就必须相应地雇佣35个本地人,且当地工人工资非常高。
       其次,海外财务资金风险较大。发展中由于当地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欠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母公司的控制力衰减等原因,很多企业面临着重大财务资金风险,甚至境外子公司财务违规操作的行为,如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案例,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对目标市场进行纵深调研
       理性的投资必然是建立在对全球尤其是目标市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造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充分调研东道国的政治因素、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更要熟悉东道国的政策法规特别是经济贸易政策、行业协会、工会情况和文化特点,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纵横交叉、立体网状的分析和控制体系
       提出投资计划的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形成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财务、投资、法律和运营等部门应组成立项评审委员会,进行多角度会审,提出意见与质疑。立项委员会定期开会,反复讨论,使项目的可行性得到充分的论证,立项委员会会审通过后再提交公司申请,由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讨论,并表决是否通过。所有表决结果都需要记录在案,并作为今后评价的依据。
      (三)建立国际化人才梯队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构建出具有国际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梯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具备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领军人才。这类人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都是稀缺资源,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和管理方式来对待。
       二是骨干员工和未来的领军人才。此类人员倾向于公司培养,通过在不同市场的几年轮岗培训,逐步提高此类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
       三是在海外的普通员工方面,主要从成本和目标实现上来做平衡,可以国内员工外派,也可以当地招聘。但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在用人管人辞退上产生纠纷。像首钢在秘鲁就遇到了工会和员工罢工的大问题,不仅增加了巨大的成本,而且造成了产量低下,未来并不看好。
      (四)严格预算,加强内部控制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业务预算、经营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形成“先预算,后支出”的经营理念,建立“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报销”的管理制度。此外,要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制度,确保运营风险可控。
      (五)用信息化固化流程
       为确保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各项制度、流程得到充分执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都要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控制操作流程,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六)加强国际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一系列复杂因素,对于外派的员工,母公司的控制力影响减弱,新招聘的员工,尤其是外籍员工具有多元的文化、信仰和工作习惯。要想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够高效、和谐地开展工作,需要强大的企业文化凝聚。共同的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从而转换成海外公司的凝聚力,以及为同一目标而努力的信念和行动。

       结语

       制造企业国际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管理工作没有最终的答案,现有的对策建议在具体的执行中,还需要各制造企业根据自身现实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世界是多元的,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个制造企业自己用心、用力、用智慧去演绎。只要我们的制造企业把握了国际化经营与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运用规律,掌握好企业经营的科学与艺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必将得到有效控制,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庆.中国企业全球化策略['J'].WTO经济导刊,2013,(7).
['2']卢振.安徽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
['3']王晶.日本制造业国际化机制及对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J'].工业经济论坛,2016,(9).
['4']刘兴国.制造业企业仍需通过创新和国际化强筋健骨['N'].上海证券报,2017-09-15.
['5']冯德连.中国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优势的理论构建['J'].经济问题,2018,(2).
['6']施炜.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痛点与难点['J'].中国工业评论,2018,(1).
['7']孙威威,吴昀桥.“一带一路”背景下家电制造业“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点['J'].跨文化管理,2018,(3).

作者简介:梁颖(1983-),男,安徽桐城人,工程师,硕士,集团副总经理,从事公司运营管理。
作者: 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梁颖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