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0>10详情
返回列表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关键

无论是从“六稳”“六保”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都是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

智库看两会(2) 王青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顶住了国内外诸多复杂困难挑战压力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扩大内需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无论是从“六稳”“六保”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都是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

扩大内需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动力。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进一步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对于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和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扩大内需为创新创业提供新空间新动能。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的驱动力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赖创新和整体效率提升。而目前我国的创新,更多体现在由内需直接或间接拉动上,活跃在流通和消费领域。扩大内需战略的推进实施,将不断拓展创新创业的空间潜力,为我国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扩大内需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路径。发展的真正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消费变革期,既体现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上,更体现在新技术革命对消费理念、内容、模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上。扩大内需聚焦衣食住行,突出民生导向。只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

扩大内需是增强市场优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面对全球疫情冲击,面对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只有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才能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有效应对诸多困难挑战,把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调整格局中居于主动。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系统框架和明确路径

从国家对今年工作的目标和部署来看,“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贯穿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我国今年各项工作的逻辑连接点。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供了设计图,还给出了施工图。

全力稳定和扩大消费主体。就业稳定是内需主体稳定的前提,稳住了就业,内需就有了主体的支撑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要求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就是从需求和供给两端稳定了市场主体。要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同时,脱贫攻坚硬任务的实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以及促进外出务工劳动力稳岗复工,都是扩大消费主体规模的重要工作。

努力提升和增强消费能力。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另一方面,在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政策。其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低保保障范围,都将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大力培育和挖掘内需潜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具体思路包括:一是有效化解应对疫情冲击,积极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促进消费有序回升释放。二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智能制造,为扩大内需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引导鼓励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壮大,继续出台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四是消除服务消费短板,发展体现结构升级要求的旅游休闲、教育医疗、康体美容、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发展养老、托幼民生服务。五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为广大农村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消费提供基础和条件。

着力增强和优化扩内需的路径机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着眼扩大内需的主体和内容,还明确了各项扩大内需的具体路径和机制保障。一是强调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增强优势、消除短板、提质扩容和提供动能。二是强调宏观政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有为作用。今年2万亿元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三是兼顾“促消费惠民生”和“调结构增后劲”,用新基建带动支撑新消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以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四是发挥国家战略推进对扩大内需的强劲拉动作用。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加快落实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等,推进带动市场体系和消费格局的优化升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关注的问题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应对长短期、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和重大举措。在推进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和解决一些问题。

第一,应找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积极扩大消费之间的平衡点。复工复产复业的重点从生产流通端转向消费端,疫情防控措施对实体商业的影响依然存在,消费者对外出消费有观望纠结情绪,到店消费的恢复还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中央出台不同情况下疫情防控措施的标准规范,指导地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实体商业企业复业复营。

第二,应关注和发挥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主力军作用。目前我国大致1/3强的中等收入家庭占了约一半的居民消费份额。中等收入群体又是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创新的主要力量。在近两年,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持续低于其他收入家庭。如何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进而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意愿,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三,应切实落实国家对新基建过程中的新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在“两新一重”建设中,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作用,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依靠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参与,公平透明的竞争规则,依托政府企业、国资民资、大企小企之间的合作新模式,来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要做到这一点,会面对现有规则的惯性阻力,应有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和细则加以保障。

第四,要抓住时机加快消费领域改革。化危为机、危中寻机,要在发展的低谷期加快改革步伐,消除抑制扩大消费和内需的制度短板和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是加快服务消费领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诚信体系、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通信、交通等重要服务领域,加快推进准入和监管改革;另一方面,要顺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引入新的监管方式、手段和理念,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监管体系。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青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