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6>16详情
返回列表

周宏春:紧扣关键词 开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如何充分发挥优势,使长三角更好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中国经济时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什么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是打破行政壁垒、优化配置要素的需要。随着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长三角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虽然每个城市的实力都较强,多个百强县(市)分布在这一地区,但从参与全球竞争角度看仍感力不从心,因为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合作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特征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仅可以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要素优化配置,而且还能释放最大的经济动能和更多的民生福祉。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是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融入“国际大循环”战略:利用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三资企业”;沿海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看,长三角一体化将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推进,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是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新要素最优配置的需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资源互补、各展所长,不仅可以提速,更能提质;不仅能赋予新的内涵,更能有新的抓手。比如,打破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户籍、地域等制约,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共建共享,率先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让消费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在疫情和全球市场萎缩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如何用日益畅通的“小循环”来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周宏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显著增加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从现实出发,长三角地区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海是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发展差距也是潜力所在。例如,跨江大桥的建设缩短了空间距离,南通市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9年接近9383亿元。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区域内的平衡增长,并形成日益畅通的“小循环”。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会产生示范效应,被更多的区域效仿。随着区域联系和合作的增强,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带动国内“大循环”,进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联通国内外市场、勇当科技创新先锋

中国经济时报:长三角区域具备哪些优势?如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联通国内外市场以及勇当科技创新先锋的作用?

周宏春:长三角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数据为基础、信息技术支撑的资源优势。当下,以数字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为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数字化生活。长三角的数字经济特点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而且规模庞大,企业集群效应明显。上海布局芯片产业,发展在线新经济;杭州发展电商产业带;南京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合肥打造中科院科技集群。总体上看,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一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不仅可以提供优质数字产品,还能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并支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人才、科技和金融中心位置的比较优势。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为区域发展、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等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多年来,上海不断深化、引领改革开放,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写好了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大文章,建成了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形成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和双赢

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周宏春: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20日的讲话中,强调“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并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以及长江禁渔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要求长三角地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

浙江安吉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诞生之地,“两山”理念已经写入《党章》,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遵循。今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两山”理念产生地的安吉,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选对的路子要继续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对绿色发展的要求,本质上是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一时一地的发展,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和双赢。

长三角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的特别要求。长三角地区曾是“鱼米之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生活废弃物处理成为一个问题,需要以经济的措施加以解决。调研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探索形成了农林废弃物利用的好途径。如一家企业,将秸秆纤维质素提取出来造纸,木质素提取出来生产碳肥、土壤改良剂、废水处理剂,既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较低成本解决有机废物的处理问题。还有一家企业,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柴油,探索形成了秸秆能源化利用的途径。

城乡有机废弃物来自于自然界,也能回归自然参与自然循环。将城乡有机废弃物、废水处理厂淤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经过净化作为燃料,实现了废物处理—能源化利用—清洁能源产品等一体化。北欧国家已有成功的做法,不仅可以节省处理成本,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者:记者 赵姗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