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0>20详情
返回列表

赵晋平:产业链调整区域化为中日韩合作带来新机遇

2020年10月24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振兴”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晋平出席会议并作大会演讲。赵晋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将世界经济拖入严重衰退,而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经济环境可能更趋复杂、多变和严峻,但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也为中日韩经济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强国论坛:10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IMF)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4.4%。您认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赵晋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0月份的这一预测值比6月份的-5.2%上调了0.8个百分点,但仍然预示着世界经济将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是2018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的,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分别下降了5.2%、21%和5%。

按照IMF和WTO的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和货物贸易有可能分别实现5.2%和7.2%的正增长。但从新冠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复苏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强国论坛:疫情之下,各国政策出现较大变化。据您观察,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经济环境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赵晋平:疫情冲击下,各国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产业链调整的本土化、区域化特征趋于明显,并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为应对疫情冲击加大对本国企业的救助和政策扶持力度;二是为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向本国在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支持;三是服务本国企业区域化贸易投资布局需要,加快签署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四是部分国家对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政策,跨境贸易和投资的限制性措施明显增加;五是加快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其中保护主义抬头有可能长期化,并对国际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强国论坛: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有什么特点?这一调整将为中日韩经济合作带来怎样的新机遇?

赵晋平: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以计算机零部件产品贸易为例,从2017—2019年主要国家之间出口和进口占全球贸易比重的变化来看,亚洲地区的区域内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亚洲区域内出口占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从亚洲区域内进口占比则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吸收亚洲地区各国商品出口的作用显著增强。韩国的表现与中国类似。

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快了亚洲产业链调整的区域化进程。亚洲贸易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也会明显上升。根据WTO在10月6日发布的全球货物贸易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贸易下降9.2%,其中亚洲地区出口、进口可能分别下降4.6%和4.2%,不到全球降幅的一半。这意味着,2020年亚洲出口和进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比将分别提升5.1和5.5个百分点。另外,从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比重来看,对东盟占比明显上升,对日本、韩国略有上升,对欧美有所下降,对外贸易向亚洲区域内集中的特点十分突出。

产业链调整的区域化将为中日韩三国带来重要机遇,包括提升区域内贸易比重,稳定区域生产网络,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伙伴关系。从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关系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面向东南亚的跨境直接投资成为产业链调整的推手。这也为中日韩通过扩大区域内投资,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有益经验,凸显了三国加强相互投资和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第三方投资合作,以及促进本国、地区经济稳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强国论坛:面对这一新机遇,当前促进中日韩经济合作需要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赵晋平: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规划、战略对接,分享经验和知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互间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促进“补链型”相互投资,加强在东盟等的产业合作,构建安全稳定的区域生产网络,增强区域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加强数字产品制造和数字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创新合作,在巩固已有国际优势基础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增强东北亚区域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优势,发挥全球数字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的引领作用。

四是加强中日韩经济合作新模式的顶层设计,继续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亚洲区域合作政策”、韩国“新南方”“新北方”政策的对接合作,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并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上逐步向其他东北亚国家开放和拓展,为区域生产网络安全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践行多边主义政策,加强在联合国、世贸组织、G20、APEC、东亚峰会等多边平台上的政策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


作者:记者 王先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