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0>20详情
返回列表

马淑萍:四大举措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

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5日至21日举行。本届活动周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展开。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是落实国务院“双创”政策的重要举措,2015年10月首次举行,今年是第六次,该活动有效推进了“双创”工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和企业家认为,为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改善发展环境。

强化协同创新 营造尊重创业者创业干事氛围

创业热情高涨、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围绕“双创”,我国实施了放宽准入、搭建创业平台、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诞生了大量的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马淑萍对本报记者表示,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要强化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步伐。进一步推动各类“双创”主体融通发展,也就是利用大企业、平台企业以及孵化园区的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提高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让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创”主体脱颖而出。

金桥商学院院长杨俊平告诉本报记者,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新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推动“双创”时,建议同步完善容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尊重创业者创业干事的舆论氛围。

他表示,政府特别要重视创业辅导,组织创业导师能像教练一样与创业者陪跑一段路,这对初创者尤为重要,组织创业导师或者创业教练帮助创新创业者梳理商业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起步时助推一把,可以大大提高创业成功概率。

同时,对于创投基金扶持初创企业,他认为,政府应创新创投基金运行机制,引入容错机制,建立补偿机制,在整合创业辅导资源上多做文章。

继续大力扶持“双创”主体 延长实施纾困政策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新增的“双创”主体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李克强总理形象地比喻,“需要政策予以扶持。使他们不仅能够顺利出航,而且能够应对逆境,破浪前行。”

马淑萍对此表示,“双创”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今年及时出台的减税降费、减免社保费等一系列纾困政策,帮助大量中小企业渡过了难关,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

“尽管我国经济三季度实现了4.9%的增长,牵引了世界经济,但国际经济的复苏仍困难重重。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双创’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延长实施纾困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适用对象范围,让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能够享受到政策支持、轻装前进。”马淑萍说。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改善“双创”企业发展环境,各地政府设立引导基金支持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在马淑萍看来,让市场主体和“双创”企业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能够活跃起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双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我国正在通过强化合法性审核,规定“政策过渡期”立法技术要求等,来保证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一惯性,让企业更加放心投资和发展。另一方面,更加重视政策实施效果,除了主动发布、推送政策外,还完善政策直达机制,如杭州市推出了“亲清在线”平台,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多部门政务协同,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用企业申请直接可以兑现。

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此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创业者担心的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问题,一方面,诚信守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政府机关应带头践诺。另一方面,健全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为创业者提供无限生长的空间。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

如何从政策层面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让中国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沃土?

马淑萍建议,要进一步降低“双创”门槛,优化营商环境。当前,我国开办企业的时间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有的地方当天申请当天即可领到营业执照。虽然“证照分离”改革已取得成效,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自2019年12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大幅降低了一些行业的市场准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力。马淑萍认为,今后,可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中国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沃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吕薇对本报记者表示,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和各种技术路线的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要素。二是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普惠性的创新,吸引和集聚创新要素;进一步完善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广新技术的作用。三是建立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市场监管体系,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开放包容,允许先行先试;培养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建立试错容错机制。


作者:记者 王晶晶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