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01>01详情
返回列表

周宏春:高质量发展要落到好产品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并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解决了城乡居民生活“有没有”的问题并转向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发展大势所趋,也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

       近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内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基于新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兴起,信息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一些人没有认清转型升级的实质,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也不甚理解、人云亦云。
       高质量发展,将体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宏观政策、调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中。高质量发展,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合理、人与自然更和谐、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 3 月 5 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突出矛盾的关键。

       多措并举 构建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产业政策中。产业政策,可以统筹财税、金融、外贸、技术、人才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等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中。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不可能采用一个模式。顶层设计,应体现“顶天立地”要求:“顶天”要顺应发展大势,明确发展与改革的原则性和方向性:“立地”应使工作有抓手。对理论上争论不休或难以找到妥善办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而要发挥企业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唯有如此,各种复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依法依规与大胆闯、大胆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在现实中,一些干部因怕犯错误担责任而不敢闯、不敢试,消极等待。为此,一要鼓励广大干部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大胆闯、大胆试,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就应当得到肯定。二要完善干部激励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注重绩效考核;对那些锐意进取、敢作敢为并取得成绩的予以奖励,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乃至“顶风作案”的予以警告直至依法处理。
       高质量发展,需要体现在创新成果供给上。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一要聚焦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决策支持创新,顺应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瞄准智能制造方向,加快制造业由中低水平向先进水平升级。二要增加成果供给。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成果需求巨大,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推动已有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等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大胆创新,承担产业化项目,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直接对接,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潜力大的科技产品,提高成果转化率。
       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创新环境培育上。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提高创新能力。一是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健全课题招标或委托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规范透明的选题立项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格局。二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源头,只有赋予其更大的科研立项自主权,坚持问题导向,更加重视原创性,才能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进程。
       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制度创新上。社会行为是制度安排的结果,科技创新有赖于制度创新。一要深化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要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束缚,坚持市场导向组织开展研究与创新。二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惩戒失信行为,形成诚信为基的技术创新软环境。三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制度,使资金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形成“用正确办法做正确事情”的社会氛围。
       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开发上。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一要建立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二要重视绩效导向。以具备真才实学、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导向,不拘一格选好、用好人才,打破人才自由、合理、科学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三要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质量发展,要落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上。高质量发展,部分源自消费升级,国内的好产品供应不足群众就要到国外去购买。因此,工业产品、农产品、日用品乃至城乡设施和住宅楼宇的质量均应提高。“中国制造 2025”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并落在技术、工艺和产品上。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保障。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只有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好产品才会多起来,假冒伪劣产品才会变少,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增强。


来源:“宏春观察”微信公众号作者:周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