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检察机关促进企业依法守规经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黄冈市检察院围绕构建“大融合、大监督、大服务”工作格局,会同市工商联、市司法局等13家单位协作联动,走出了一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获评全国、全省100对典型事例、优秀共建单位,入选全国服务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
“今年的订单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检察机关帮忙协调的吗?”检察官刘葆枝问道。
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说:“暂时没有什么困难,我们的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今年的税收略微比去年有所增长,大约增长10%。”
顾总是红安这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正在对检察官刘葆枝介绍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身后是不久前刚刚扩建的三期厂房,在检察机关和第三方监管人的指导下,企业取得了厂房扩建所需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证件手续,在顺利验收后,厂区生产井然有序,经营状态朝着良性发展。
红安一家企业负责人说:“通过合规以后,心里踏实了,感觉像买了保险一样。如果按照原先违规‘未批先建’,这个证可能一辈子都办不下来。”
原来,早在2018年,这家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12.2亩的农用耕地上建设二期厂房,企业负责人因此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立案侦查。
“如果说按照当时是要拆除恢复原状,这个肯定第一个经济损失巨大,第二个是影响企业前进发展的脚步,第三个影响企业征信各方面,第四个影响我个人信誉,包括小孩上学等。”顾某说道。
为了给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检察机关在前期调查研判的基础上,决定对涉案企业启动合规监督考察程序,在法律的框架下,从轻从宽处理,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客观、中立、专业的第三方监管组织,检察官找到了民营企业的“娘家人” ——黄冈市工商联。
“我们启动第三方监管机制时,同时对第三方监管人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黄冈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邹才发说。
黄冈市工商联主席李果说:“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涉及土地报批,尤其像自然和规划局这样的专业人才,我们还选相应职能部门业务科长,他们政策掌握非常清楚,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
第三方监管组织和检察官充分协作,深入企业了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经营财务状况和制度订立、机制运行情况,严格履行重点环节审查把关职责,做好“全流程”监管,确保涉案企业真合规、真整改。
“建立日常联系机制,遇到案件能够及时沟通,具体业务部门到分管领导,到我们检察机关、工商联领导之间,这三个渠道完全畅通。” 黄冈市工商联主席李果说。
红安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刘葆枝说:“这个企业存在‘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不是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2022年8月,在3个月合规考察期后,经过组织多方召开听证会,检察机关认为,该企业负责人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较小,且案发后已办理了相关建设用地许可证,认罪认罚,积极整改,达到预期效果,依法对该企业及负责人作出从宽处理的决定。
顾某说:“增强了很多的法律意识,也坚定我们以后的道路,更加要合法合规办事,依法依归办事。”
把一个企业救“活”,不是最终目的,行业的整体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为此,检察机关还想做得更好,为企业想得更周全。
黄冈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邹才发说:“司法办案、普法宣传、行业治理有机统一,一体推进,实现办好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黄冈市工商联主席李果说:“作好‘联’字文字,用好合规改革,我们是强化成果应用,将检察机关和第三方最后办的这批案子进行系统分析,把它进行分类,让个性转化为共性。”
黄冈市检察院与市工商联探索建立定期工作交流、日常衔接、意见反馈等联系机制,联合开展改革调研、民营企业家座谈、检察开放日、同堂培训等活动,促进检察机关与企业沟通联系常态化。截至目前,黄冈全市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79件,对44家企业及69名责任人员作出不起诉决定。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