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司法局紧紧把握“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工作内涵,以“规范化”为抓手,紧盯企业法治需求,将“规划化”延伸到企业合规审查“全流程”,创新“三端共治”工作模式,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坚持前端预防,提升经营思维“规范化”。将法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思维“标尺”,合规性审查宣传作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内容,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监管中的“高频”违法行为,编制本系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事项清单、以案释法案例库,形成前端预防的规范化“行为准则”。推行“接单式”普法,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照清单“点菜”,普法人员“送餐上门”,通过送法进企业、开设企业合规普法专栏、法治微课堂、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广泛开展合规宣传,提高企业经营者对合规审查的知晓度和熟悉度,转变经营思维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目前,已组建100余人的企业合规审查宣传队伍,开展宣传活动4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在全社会营造了“合规审查利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中端指导,提升经营活动“规范化”。以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行“柔性执法”模式,扩大首违不罚、轻罚事项清单范围,变“硬性处罚”为“教育引导”,实现规范行政执法与规范企业经营“双向奔赴”。与市场监管、发改、行政审批、应急等20家重点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三方联合”,组建企业合规审查“联盟”,成立指导顾问团,打造专业性企业合规风险处置“诊疗团队”。常态化组织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就企业项目投资、风险评估、资产重组、合同公证、经济纠纷等事项进行“风险把脉”,及时查找可能构成违规的经营行为,将经营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目前,已为全市5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为企业找出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风险130余条,提供法律专项咨询900余次。
三是夯实末端治理,提升经营管理“规范化”。坚持“内”与“外”、“查”与“改”、“破”与“立”双轨同步规范,从制度机制层面源头治理、源头规范,既规范政府文件政策,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双向发力有效避免企业违规行为发生。以政府文件政策合法性审查为抓手,以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为切入点,综合企业、商会意见建议,倒逼排查涉企文件、政策“不合理”成分,定期清理“不合时宜”“水土不服”文件政策,为企业合规审查提供科学依据。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从违规行为出发挖掘深层次原因,举一反三,组织“法律管家”“企业顾问”帮助修订完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用、全面、高效的企业依法治理规范化流程,以规范化促发展、向规范化要效益。目前,已开展2轮涉企文件政策合法性审查,审查341件,废止30件,法律服务团队帮助企业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7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来源:潍坊司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