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企业合规专业委员会>全部公告>公告详情
返回列表

企业合规师资讯:司法公开脚步不能停滞,也应理解司法数据合规

      “司法数据产品的供给意识必须强化。”3月9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之江月谈围绕“两高”报告进行学术解读,话题涵盖“能动司法”“法治化营商环境”“诉源治理”“司法公开”等法治热点。


      在司法公开话题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孙军工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包括裁判文书网上网等司法公开的脚步不能停滞,“这是数字时代推进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澎湃新闻观察到,2013年7月,最高法正式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秉持裁判文书一律公开的原则,备受社会好评。但近年来,裁判文书网因更新速度变缓引发关注。2023年11月,最高法对内下发《关于建设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的通知》,要求下级法院配合上传裁判文书,宣布2024年1月“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上线运行。此后,因前述通知文件进入公众视线,舆论热议渐起。


      热议之下,2023年12月22日,最高法院发布消息称从未“叫停”裁判文书网,同时将另建案例库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两库一网”的格局。当时提到的人民法院案例库,在两个月后的2024年2月27日上线并向社会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些年的两高报告中,司法公开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针对此次有关司法公开的争议,今年的“两高”报告再次作出表态,重申司法公开决心。比如,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持续深化司法公开,每季度公开发布司法统计数据。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重视保护涉案当事人隐私等合法权利,确保当事人及其家人生活工作、企业单位经营发展不受文书上网影响。


      “对于去年年底出现的裁判文书上网的舆论争论,不必把这个事情严重化、紧张化。”孙军工认为,裁判文书上网已有10年时间,其中核心理念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关于司法信息公开的准则,“当时的理念就是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公开裁判文书有利于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当然也可以满足学者、律师等教学科研、办案查询等需要”。


      不过,当时对于有关数据使用的概念并不清晰。孙军工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包括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二十条”、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的三年行动计划,都显示出数据要素流动、流通之于中国未来的重要性。


      数据要素流通,意味着数据要多场景复用,数据要成为像石油、水电煤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孙军工直言,人民群众因此更加注重信息数据的使用,更加习惯于从裁判文书网中寻找相应的素材,“数据要素如果不能为民所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数字中国”。


      他同时表示,裁判文书网运行10年以来,确实存在部分文书制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包括文字错漏、纰漏等现象,也有一些案件因办案水平不高导致法律适用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到数据使用层面时,就应当进行数据清洗或数据标注等一系列数据加工和运营流通等工作,最后才能作为司法数据产品供社会公众使用”。


      基于此,孙军工认为,应当从原来单向的司法公开及时调整到满足人民群众对国家司法数据产品的需求上,包括裁判文书公布中出现的质量不高以及可能影响司法数据安全等各种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定不能因噎废食,“包括裁判文书上网在内的司法公开的脚步不能停滞,司法数据产品的供给意识必须强化,这是数字时代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数字中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数据鸿沟,培育数据素养,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顺应国家的数据发展战略。”孙军工表示,从这个角度讲,司法机关要以社会各界多场景复用数据要素的新职能来定位工作职责,来考虑公布的每一个个案在为受众提供什么信息,从而满足国家数字供给端的改革需要。


      与此同时,这也是数据流通背景下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职能定位,“法院作为司法数据的持有者,如何行使好司法数据加工、使用、运营等权利,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取之于民的司法数据为民所用’,这是人民司法必须站稳的人民立场。”孙军工说。


      孙军工还认为,对于司法数据公开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除了对司法机关有更高的期待之外,社会各界也要站在数据流动的角度去理解司法机关数据清洗、数据合规的动作。


      来源:澎湃新闻

考试官网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