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情
返回列表

侯云春:为新经济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经济的逆势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对冲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但新经济面临的瓶颈制约与突出问题也从不同层面暴露出来,需要高度重视。

新经济企业要生存,需要突破成长要素不足与缺失的瓶颈。从新经济500强企业高度集中于北上深杭等大城市这一分布极不均衡的现状可以看到,新经济企业对发展所需的科技、资本、人才高度依赖,对城市营商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各地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入手,创建更加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资本投入方面,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新经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鼓励新经济企业通过银行、投资机构、社会融资等多渠道募集发展资金。根据新经济发展特征进一步改革上市制度和改善上市环境,优化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板块的准入和评估机制,尊重新经济行业差异。

科技支撑方面,建议着力激活企业研发能力,创建政企等各方协同的研发创新机制。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与新经济企业的研发合作,强化新技术的市场导向,缩短研发-转化-推广-产业化链条,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转让市场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人才培养方面,完善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变革,适应新经济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需要。激励优秀科技人才投身新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为实现长远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财税支持方面,进一步减轻新经济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和产业政策的扶持,减轻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帮助企业健康生存和快速发展。

大城市带动方面,发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成都等中西部重点城市形成区域新经济增长极。优化生产要素的区域性配置,引导新经济企业“走出去”,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形成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格局。

新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持续推动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这就需要推动包括材料、生物、新能源等新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综合集成、交叉应用到实体经济,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培养数字化人才,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数字化人才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兼具数字技术、产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对接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完善标准体系,并运用财政资金激励先进制造企业拥抱数字经济。三是倡导头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头部企业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集中资源打造转型标杆,示范引导其他企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降低风险。

新经济发展需要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确保方向长期正确。这对新经济企业关于趋势与方向的把控提出更高要求。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显著区别,很多经济规律也发生了变化。新经济发展方向上的选择,将有可能影响到它的可持续性与发展空间。新经济企业不仅应观察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更要从大市场当中看到本产业在细分市场上的小趋势。深刻理解趋势中的趋势,找准定位,把握方向,求得更好的发展。

新经济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快慢与取舍,具备长远的眼光。新经济企业既要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反应、把握机会,又要稳健、摒弃挣快钱的思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技术研发上来,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从根本上建立核心竞争力,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作者: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侯云春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