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3月30日,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会”上,高培勇副院长做了题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主旨演讲。
在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疫情、特别是过去一年一系列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和洗礼之后,对于2023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从去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闭幕不久的全国两会,均使用了一个罕见且充满深刻意义的表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可以预期,在2023年,作为一条工作的主线和努力的目标,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着力点和“牛鼻子”是各类经营主体——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经营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市场经济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主体。也就是市场主体。根据2021年8月24日发布,2022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可以纳入市场主体范围的主要有如下几类:第一,公司和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第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第四,个体工商户;第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也就是说,市场主体,就是指包括新经济企业在内的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主体。市场主体和企业概念的最重要的差异,就在于企业仅仅包括的是法人,而市场主体或经营主体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
把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着力点放在各类经营主体身上,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量:
第一,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之所在。截止到2022年末,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有1.69亿户,其中企业5282万户,各级工商户1.14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万户。经营主体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企业,它囊括了各类企业、各类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的经济体。通俗来讲,经营主体覆盖了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哪里有GDP的创造,哪里就有经营主体。进一步而言,经营主体囊括了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经营主体在中国、在世界都是一个最为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深谙市场规律,熟悉市场规则,擅长市场运作,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主要依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有具体目标的,具体体现为三个: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三稳”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其中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在于稳就业。只有就业稳,居民收入和民生才有保障,社会财富才能稳定增加,稳增长才有支撑,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也才能稳住。稳就业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牛鼻子。历史和现实的数据证明,经营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在当前的中国,除了大约5000万公职人员之外,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是由经营主体所承载。从稳就业到稳增长,到稳物价这一关系链条,以及经营主体和稳就业之间的关联度中,最可依靠的力量,最靠得住的力量,就是经营主体。
第三,经营主体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需要纾困帮扶的对象。“春江水暖鸭先知”,当遇到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大流行这样的严重灾难,经营主体最先感受到冲击。过去三年的经历告诉我们,经营主体经营困难,利润下滑,资金断流,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立足当下,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困难均集中体现于包括新经济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身上。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也好,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挑战也罢,蒙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经营主体。为此,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进程当中,经营主体最期待度过难关,最需要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第四,“三重压力”中预期转弱的核心是经营主体的预期转弱。大家已经有共识,“三重压力”中的主要矛盾事实上是预期转弱,最重要的是预期转弱,应当将关注点和发力点放在预期转弱上,预期转强了,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经营主体的预期转强了,其他行为主体的预期都会随之转强。注意到经营主体中的绝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可以进一步说,经营主体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经营主体的投资和需求如果能够相应的增长,社会总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因此,面对“三重压力”,需要从经营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直面市场的需求,创新宏观政策,实施一系列的改革行动。
要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确保所有的政策配置,所有的改革举措,都聚焦于经营主体。围绕满足经营主体的需求而转,奔着满足经营主体的关切而去,以此为基础,才能最有效的推动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