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经济企业TOP500发布会>新经济企业TOP500发布会详情
返回列表

陈文玲:加快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12日,以“提振经济 企稳回升”为主题的第四届新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龙城温德姆酒店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战略支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商会协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术支持,中指研究院作为研究单位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顾问陈文玲在专家主题发言环节强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的核心要义。并重点介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包括加快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队伍,加快培育创造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工具,加快培育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型产略,加快培育具有创造新质生产力能力的企业主体,加快培育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及加快进行生产方式革命与体制机制改革。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马培华主席、侯云春会长、宋志平会长、霍学文董事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推出的新经济评价以及历年的会议是一个风向标,它已经对引导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开始创意到指标确立到会议,每一年的会议我都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每个节点上的活动,所以我对中国新经济企业的评价,特别是新经济会议,包括新经济企业的引导表示非常的尊敬,也是非常的赞赏。这个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排位,像有些机构搞的排位搞的一个噱头,扎扎实实建立在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新经济起到引领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推动。


在今天的会议上,刚才讲民营企业讲的非常好,前面各位致辞也都非常精彩,今天我的发言想围绕着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谈几点看法。


因为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视察的时候,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在很多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提出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我觉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新提法或者是发展中国经济的金句,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地学习领会和把它转化为我们的竞争力,包括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包括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包括培育优质新质生产力。


围绕新质生产力谈两点我的认识:


第一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的核心要义。


首先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的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的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者对象以及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标志。为什么中国现阶段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提生产力呢?我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我为什么说它具备了基础?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国家已经确定了到2050年长远的战略目标,两个百年的目标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强国不是我们自身纵向比的强国,而在全球横向比能站在世界前沿的强国。我们建立这样的强国是建立在大国的基础上,经济大国来之不易。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5年,在这样的积累上,我们形成了生产力的新的起点。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字,金融资产总资产是452.82万亿,到2023年三季度末。国资委发布的国有资产的总资产到2022年末339.5万亿,除去负债,资本的权益总额是94.7万亿。比如说,中央和地方行政性的国有资产,除去负债,净资产到2022年末47.4万亿。现在没有权威部门发布中国的财富,但是有一个中金公司发布的财富报告,它的财富报告认为全国总财富790万亿,其中国有资产360万亿,私人财富430万亿。私人财富占54.4,国有资产占45.6,这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整个全社会的财富在迅速积累。虽然说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些债务问题,包括地方债的问题,包括房地产企业暴雷的问题,但是我们从70多年努力、40多年努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财富总量可能还有很多没有统计进去的。比如说,我们的高铁大家算成负债,当然你要说摊薄几十年它的社会收益是多少,怎么评估?经济收益是多少,怎么评估?应收款和应付款,按照未来长周期的收益计算下来到底是营还是亏,是债务还是收益?所以有很多重大的问题还没有回答。这是第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中国财富的积累也是很惊人的。


第二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国家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40年,年均GDP增速是9.6%,每七年翻一番。2020年到2023年三年疫情,我们的GDP增速下降到4.2,在疫情之前三年平均7%。实际上,从9.6%下降到7%,下降到现在的4.2%,2023年会回到5%,2024年可能还会和2023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们保持高速增长40年,中高速增长如果再保持十年,也就是到2035年按照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那么我们的GDP增速年均需要4.73%,所以我们在保持10年到12年5左右的增速(中高速),中国就能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要求的是质量,速度是建立在规模扩大基础上的速度。如果说2023年是5.2的话,我们的GDP总量是126万亿,在这样规模的条件下,它的经济增速下降,但是它的绝对增量是在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绝对量的上升,又需要质量的提升。质量的提升,比如数量的扩张要更为重要,所以就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因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塑造新动能,它是先进生产力、是新型生产力、是优质生产力,所以是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成功的物质和技术的重要保证。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新质生产力它既决定了中国的体量,更决定了中国的质量。


第三个方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大国竞争博弈日常激烈,但是最终决定胜负的是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科技水平的高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的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和活跃的时期。科技对国家的命运、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民生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大国竞争博弈除了原来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现在大国竞争博弈的核心是科技战,谁拥有先进技术谁站在科技的巅峰,谁拥有创造更高水平生产力的能力和基础,谁才能最后胜出。有些人讲,未来GDP总量超过美国或者说超过美国两倍,到时候中美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我觉得这不可能。只有当我们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真正在原始创新、基础教育、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共性技术上面有重大突破,有优质制度供给,站在世界前列,你才有可能胜出。因为十八世纪的蒸汽机、机械化革命,十九世纪的电力华革命和二十世纪的信息化革命,无一不是由于科技革命的颠覆性变化使一些大国霸权交替。所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四次全球科技革命的速度和变革程度是非常之深的,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目标的太空和海洋技术的变革,以零碳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全球能源技术的变革,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为代表的智能半导体技术变革和新材料、新技术数字化革命为代表的,还有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量子信息、高端芯片这样的信息革命的前沿都改变着全球的产业结构、经济版图和国家实力的全球格局。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使中国能够通过创造最先进的生产力来取得科技创新的迁延性突破,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


我最近看到美国相当高级别的高官说中国现在的5G、6G,包括新能源汽车挑战了美国未来科技的主导权。我就想未来科技的主导权,你还没有怎么叫挑战呢?就像任正非讲的我们进入无人区,我前面无人,我要挑战的是自己,而不是没有的对手。但是我们现在仅有一个企业的突破或者几个领域的突破、结构性的突破,是远远不够的,总体看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基础教育、基础研究仍然在世界的顶峰或者叫高峰。我们只有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制度的供给,真正创造比美国更优的优势,使全球的人才向中国流动,中国能产生引领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代表未来的未来产业,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超越,才能真正的决一胜负。我觉得中国不是没有希望,中国在这方面不管是华为也好,还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也好,其实是换道超车,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跟上去,特别是新经济企业,你叫新经济,你是不是真正具有创造新经济的力量,需要绝大部分的企业要有创新的能力。那么你们实质上是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你们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但是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创造者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我们一说光伏产业或者一说芯片是一上上了多少万家,但是每年淘汰几千家,我们怎么能够把我们国家形成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势,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第四个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放大我们的存量优势,创造增量优势的有效途径。中国先后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产品第一生产国、第一出口国,自然科学领域论文年发文篇数最多的国家,甚至是美日欧三个经济体的总和,也成为申请科技专利最多的国家。2022年,我们已经成为自然指数全球最高的国家,中国研发经费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世界第二位。我们根据世界知识产权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数据,中国已经排在了第12位。到2022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3万亿,这个研发投入超过3万亿,我看了华为的数字,去年的研发投入占它营收的25.1%,如果加上去年的,它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万亿,所以我就觉得研发投入里边可能指国家的研发投入,而没有涵盖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小米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8%,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存量的优势,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创造增量的优势,使我们的存量叠加增量,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的基础。


第五个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长周期,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国家不仅要内循环,而且要国际化的大循环。国际化大循环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循环畅通无阻,中国才是世界的,或者说世界才有中国更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培育新质生产力,使我们的技术短板,我们在影响双循环中的堵点能够得到解决。


这是第一个观点,当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有基础又非常迫切。


第二点,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一个,加快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队伍,也就是抓住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怎么能够在创新驱动上把人才驱动放在核心地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战略科学家和能够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和工具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个,加快培育创造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要通过技术革命,产生原创性、颠覆性、迁延性和共性的创造具有财富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新质生产力的“新”来源于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赋能新型产业,发现像华为、像中兴通讯现在基于5G的场景和数字产业化的尝试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包括现在华为的智驾系统已经到了问界9。你们到南京去看看,中兴通讯的66个数字产业化的场景都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第三个,加快培育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四个,加快培育具有创造新质生产力能力的企业主体,企业主体非常重要,包括新经济,包括传统经济,包括其他的领域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其实,新质生产力它的载体就是人,就是主体,就是企业,核心引擎是要把我们的企业培育成冠军企业,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全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还有隐形冠军,使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成为长牙齿的老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第五个,加快培育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毫不谦虚地讲,我们现在的新型基础设施在全球是领先的,包括现在的5G,硬基础设施高铁、铁路。最新的数据到2023年底,我们的铁路网已经覆盖了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高铁已经形成了八纵八横,未来是十纵十横,5G基本做到了地市级的城市全覆盖,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覆盖到了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新型的基础设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的先发优势。


现在CR450列车开始进行时速450公里的试验,这个试验成功之后从北京到上海坐高速列车只需要两个半小时,所以我觉得中国在一些领域的换道超车还是令世界非常震撼的。如果所有的领域都能有这种高铁精神、华为精神,我认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它的大发展的时代就会到来。


第六个,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第七个,加快进行生产方式革命与体制机制改革,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比较多,不展开讲了,因为我的时间到了,谢谢会议,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