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3>23详情
返回列表

宁高宁:中国式现代化的执行主体一定是企业

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隆重举行。在首日举办的“新征程 新动能”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作了主题演讲。

核心观点如下:

1.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投资者没有能够像海外投资者一样去支持腾讯、阿里的发展?包括没能够像巴菲特一样积极地在早期支持入股了比亚迪?

2.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成中国式现代化?谁来达成现代化?执行主体是谁?一定是企业。这是没有疑问的,企业生来就是执行落实产业创新、经济发展任务的一种组织。

3.中国企业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最终一定是与国际上的投资者、国际上的公司竞争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虚心。

4.真正的研发它不是工具,不是一个手段,它就是经营本身,它就是战略,它就是你的主业。

5.创业第一代的、老臣子性的、一般的资历性的团队,未来可能都要在一个新的标准下,用新的发展环境要求。

以下为宁高宁演讲实录(有删改):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大家好。中国企业家年会是在中国企业界很有分量、也有很长历史的一个年会。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儿做一个发言。

特别是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大会上,中央又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构思。在这么一个大的前提下,中国的企业界应该用什么样的认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定位,来迎接拥抱、积极加入到这场——未来会是一个新阶段的、新时代的、更加轰轰烈烈的——建设中来,我觉得这是很值得交流和讨论的。

首先我想说一件最近对我来说,有点刺激的事情。我看到我国几家比较大的新经济公司,比如说腾讯、阿里,包括比亚迪,它们的海外股东在最近一年多时间内,都公开的、有计划的减持股份,使得这几家公司的股价不断地承压。而且正在减持的都是大股东,特别是像腾讯、阿里的大股东,它们都持有大约30%左右的股权,像南非的Naspers、日本的软银。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是,这家公司的业务、盈利、客户、管理团队、创业者都是中国人,但它的大股东是外国人,它的上市地是在海外。你会发现海外投资者基本上是在这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从投资角度来讲,达到了他们的预期之后——就开始减持,当然这里面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

这种情况必然会给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一些掣肘,因为它们持股比例大、数量比较大。实际上腾讯的马化腾、阿里的马云,他们持有的股权都不到10%,在7%、8%左右,但海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大约在30%左右。持有7%、8%左右的股份就变成中国的首富了,海外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分享到了大量的财富。

说到这儿,我不是讲海外投资者不好、让人家占便宜了。我没有民族情绪,更没有说看到别的投资者赚钱了眼红。相反的,我们应该感谢人家,感谢他们在这两家公司发展的非常关键阶段,通过投资支持了公司的发展,否则也没有这两家公司的今天。

但今天我们想问的问题在于:当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投资者没有能够像海外投资者一样来支持腾讯、阿里的发展?包括没有能够像巴菲特一样积极地在早期支持入股了比亚迪?

再问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在中国市场上还有这样的公司——当然今天我们不知道是哪家,一定会有的,中国投资者、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在最关键时刻给他们足够的支持?今天提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中国式现代化怎么来达成?中国企业的理念应该怎样来经营?

中国式现代化,上面讲有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和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之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成现代化呢?谁来达成现代化呢?执行主体是谁呢?一定是企业。这是没有疑问的,企业生来就是执行落实产业创新、经济发展任务的一种组织。

前面讲,在腾讯、阿里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没有去投资?当时中国有大量的人、大量的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金融上,还有很多投入到一般的工业生产当中去了。中国有能力拿出这些资金的人非常多,也就需要1亿美元左右的投资,所以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因为当时国内的管理团队人才是有的;也不是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中国。那为什么当时没有投资?应该说,是在认知理念、对企业发展规律的把握上存在缺陷。所以中国的企业下一步要做好下面几项:

第一个,要用更长远的、更有信心的、更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一个产业和行业,而不是做比较短期的、相对有些投机的交易性投资。中国现在也有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公司,但是整体来讲,这个观念还要建立起来。一个企业的价值实现,不仅仅是在于一个短期的交易,而在于整体的价值创造。建立公司、建立行业,最终被资本市场认可。这个长远的信心,不仅包括对企业的信心,也包括对中国整体发展的信心,特别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潜力的信心。大家说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但从人均来讲,一下就降到50名以外去了。中国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第二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与国际企业对标比较,能够虚心地学习,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什么意思呢?不能说中国要脱钩了,不和国际上联系了。中国企业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最终一定是与国际上的投资者、国际上的公司竞争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虚心。我们在某些地方可能会领先,但在大部分地方,比如创新性、回报率、国际化的经营网络上,比国外的企业都差不少,这也是中国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三个,是关于新的技术应用。现在大家都比较注重研发,投多少钱、给研发人员发多少工资,我觉得还是初步的。真正的研发它不是工具,不是一个手段,它就是经营本身,它就是战略,它就是你的主业。因为真正的企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探索未知世界,包括未知的知识、未知的技术、未知的产品。中国企业应该在目前已经逐步重视研发的基础上,把研发融入到血液中,把创新融入到公司战略中,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主业发展的过程。

最后一个,就是管理团队。中国的企业经过了创业的第一代、第二代——国有企业是一样,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管理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方说创业第一代的、老臣子性的、一般的资历性的团队,未来可能都要在一个新的标准下,用新的发展环境要求,用更专业、更国际化、更有创新性、更市场化、更有激情和冲劲的团队来逐步接管公司,驱动未来的发展。否则的话适应不了中国式现代化,也适应不了国际上的竞争。应该把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到可以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能够在领导力、专业性、创新性多个方面相比较、相竞争的程度,整体这样,企业界才有能力、有资格真正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同时提升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也才能解决我们今天不断在讲的产业链的优化问题、产业链稳固的问题。这个责任在中国企业,希望中国企业加油。谢谢大家!

作者:谭丽平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