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4>14详情
返回列表

新经济发展趋势之二:数产融合加大科技含量,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加强数字和产业融合,赋能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新经济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全面发展。而传统产业则是代表了中国以往基础产业的发展成就。新经济是“新芽”,旧经济是“枝干”。没有枝干,新芽无从萌发,而没有新芽,枝干也会逐渐枯萎。所以新经济要以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又能反过来带动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加大科技含量,赋能经济发展。


1690454055811146.png

图3 数产融合的环境建设三步走


首先,要加大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夯实数字信息技术服务这一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新型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应用,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没有数据信息的支撑,数产融合无从谈起。


其次,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数字转型技术和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传统产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渠道。同时,加强新基建的系统布局,利用新基建赋能传统企业,引导企业上云、用云,打造“云”上产业链,形成数字和产业之间的正反馈和良性循环。


其三,要加强数字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很大程度上依赖掌握数字化关键技能的核心人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且伴随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加大。所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2、深度改变中国产业,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转型,先进制造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


1690454100644753.png

图4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生产、销售和需求端


传统产业的转型,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端的传统经济+数字技术,而是伴随着业态和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变,需求的个性化、生产的柔性化等,都将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的形态。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将带来传统产业革命性的进步,从生产方式、销售方式乃至思想意识方面,改变产业,同时改变产业中的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革命,将大大提升中国整体产业水平,带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