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1>21详情
返回列表

《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发布 加强数字空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时代所需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丰富了消费内容,延展了消费群体,改造了消费过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形势。10月3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3(第九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上发布了《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数字技术正在全面、深刻地改变着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消费环境的数字化演进,加剧了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消费者”画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塑,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向前发展,消费者在数字空间中的利益诉求需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实意义突显,是培育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环节,将成为数字社会重要的民生和民心工程。


近年来,我国加强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多元共治格局更加稳固,政府部门织牢消费者保护网,行业组织凝聚共识共护权益,经营者积极履行保护主体责任,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得到双提升;维权救济体系更加完善,维权途径有效拓展,救济方式不断创新,在线人工客服的兜底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技术赋能效果进一步显现,数字技术助力监管部门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帮助消费者提高维权效率和能力,同时,新技术规制路径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白皮书指出,超过70%的受访者对有关政府部门和消协等组织开展的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肯定态度。


当前,数字社会正引发新一轮消费者权益变迁。传统消费者权利在数字消费场景下具有了新表现,产生了新的保护方向;新的消费形态产生了新的保护盲区,需要拓展新的权益进行回应。白皮书指出,一方面,消费形态变化要求权益保护升级。数字业态范围不断扩大,消费链条更加复杂,消费触点更加多样,侵权方式更加隐蔽。对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则体系、保护机制、维权支持、技术能力提出了宽领域、协同性、多层次、高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两个视角的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尤其受到关注。从“权益”视角看,个人信息受保护权、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和数字空间安宁权等重点类型的权益保护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从“消费者”视角看,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边远地区群众等关键群体的权益保护需求还要持续强化。


白皮书指出,面向未来,数字消费的内涵将进一步拓展深化,各类业务场景加速融合,消费行为的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数字消费者权益将持续交织裂变,传统权益和新兴权益不断交织重组,新兴权益趋于细化裂变,权益保护工作的精细化要求不断加深;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制及保护机制不断协同优化,立法层面的规则衔接性、监管层面的保护协同性将不断增强;随着各方逐步提升权益保护的广度和深度,由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将发挥更大效能,多元主体共治共护的格局将不断稳固;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技术手段将加速体系化,管理部门“以技治技”的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成为更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管理部门以人为本的监管体系也将更加成熟。


作者: 苏德悦  来源: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