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详情
返回列表

隆国强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隆国强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image001.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在“第十五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的新机遇环节上的演讲

 

尊敬的金琦董事长、炳华董事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企业高层论坛。这次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本节讨论"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

 

习主席在2013年秋季提出来"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倡议,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得到了沿线国家热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一些"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的项目也已经开始了开花结果,"一带一路"我们内部把它称之为一个战略,我觉得准确地讲对国际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倡议,这个区域合作的倡议就其所覆盖的人口、国家数、面积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合作倡议可以与之相比,就它所涵盖的内容,总书记把它高度概括叫"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相通、货币融通、民心相通,大家听一下就知道,从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金融合作,国家之间发展战略的对接、政策协调一直到文化旅游民心相通,可以说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合作倡议,不管是特朗普要废掉的TPP,还是说其他的,都没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所以这样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倡议毫无疑问会给中国的企业,会给沿线国家的企业,同样也会给区外其他国家的企业都带来大量的机遇,这些机遇处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我相信不管你处在哪个行业,你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机遇,这么多的机遇我也不想展开来讲,我觉得今天讲四个方面的机遇,三个是供给侧的,一个是需求侧的。

 

第一个就是资源能源合作的机遇。大家会发现,"一带一路"这么多国家,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源特别丰富,这里涵盖了大量的比如说中东、中亚、俄罗斯都是资源能源特别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来说我们恰恰又是一个资源能源对外依赖程度日益上升的国家,我们的原油进口达到了62%,煤炭进口商务部刚公布的数据去年增长了25%,我们说我们煤炭是非常丰富的。随着中国企业规模的扩大,我们对外部资源能源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地增加,所以"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毫无疑问会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资源能源的安全,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在资源类的企业,当然有非资源类的企业说我要进入这个行当,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之下去寻求在资源能源的开采、加工、输送整个产业链找到新的机遇。我们也观察到,围绕"一带一路"我们很多重大的项目,比如说这些跟资源能源相关的输油管线、输气管线,还有码头等等,都已经提上了议程,甚至有的已经破土动工,与此带来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很多机遇。当然要看到这个地区的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源,比如说旅游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现在中国老百姓一年上亿人次走出去,这本身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的一种需求,他不仅仅说去发达国家去买那些国内品质没有保障的,我觉得随着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成熟以后,他会更多的兴趣去探究在文化方面的不同、大自然的独特风味,所以我相信在未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也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

 

第二个是产能合作的机遇。在这方面大家可能困惑,特朗普上台以后说要让制造业回归,我们还在倡导产能合作,现在大家都希望来吸引投资,来为本国创造就业机会,创造税收。我们在"一带一路"里面为什么要来讲产能合作?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我觉得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挑战需要安排不同的任务。对我们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比较优势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过去我们是面向全球的低成本加工经营,一个最基本的支撑因素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因为这些因素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特别中亚地区转移过来,同时本土也有大量的企业在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劳动。近些年我们看到我们综合成本的上升,其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我们一部分劳动密集的产业需要寻求新的竞争力。

 

这个竞争力我想怎么解决呢?几个方面,第一条路,转型升级,从做劳动密集型产品慢慢开始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在其他国家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像丰田、三星等等,中国我相信也会有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未来几十年会成长成为高科技的产品企业,这是转型。但是也客观地看到,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成功转型的。那些不能够转型的它怎么办呢?我觉得就是转移,转移是两条路,一条是国内向更低成本的地区去转移,这也是国家一直在倡导的,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的地区做得也不错,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就在于在一个国家内部劳动力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所以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也就是15%左右,和沿海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产品30%差3倍,所以有一些比如说物流成本占比不太多的,特别是电子产品,像富士康可以成功地从深圳东莞转到郑州、转到重庆去大量地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

 

第三条路就是向其他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我们政府面临的问题就是,是让这些企业自己去找地方转移呢?还是说我们政府提供一些帮助让他有计划地能够抱团去,一个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到一个新的国家面临一个全新的投资环境,风险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们在"一带一路"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海外建经济合作区,把中国建特区的经验、建开发区的经验移植过去,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抱团去,能够规避风险,这样从企业角度来说就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如果说我们仅仅把它转移走了,我们要问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中国能留下什么?有些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走了以后就真的是面临着产业空洞化,这就是特朗普当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中部地区很多年来传统的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走了,然后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大家肯定也看过底特律汽车城,一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子,但是你去吗?白给你你也不去,没有就业机会你干吗去?

 

所以我们说在"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里面,我说产业转移,我们要特别地做好一个设计,我们转出去以后跟国内产业是什么关系?我们也有成功的例子给大家讲,你比如说二十年前韩国也是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品牌,韩国的运动鞋在全球也占有相当的份额,但是短短的几年,韩国运动鞋大量销到中国大陆来,截止到2014年年底,韩国对华投资累计下来是596亿美元,不到600亿美元,而到了2014年那一年,中韩双边的贸易,韩国对华出口是1900亿,从中国的进口是9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他因此得到了900多亿的贸易顺差。什么原因?中韩贸易这么失衡,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贸易摩擦,原因在于当他把下游低端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后,这些产业利用中国的低成本把产业做大做强了,同时带动本土的上游企业发展了,他在整个区域分工的地位提升了。所以说在于"一带一路"推进产能合作的时候,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了,我们不是去学雷锋,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像韩国一样,整个我们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形成一个我们处在上游的高附加价值的一个产业链上,这是大家互利共赢。所有承接中国转移的东道国,就像我们当年承接别人的产业一样,带来了就业、创汇、税收,促进了工业化,我们因此我们的产业向上升级,提升我们在区域、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这就实现了双赢。否则的话,我们转走了,别人受害了,我们受益了,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一直追求互利共赢。所以我们有很艰巨的任务去引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能合作是会带来很多机遇,对那些企业转出去来说,他利用了东道国低成本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机会。

 

第三个是技术进步的机遇。这个机遇其实我很难说是共赢的,其实两方都有,我们说"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只有5050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穷国居多,但是穷国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科技资源,他有一些很独到的科技资源,首先是人力,大家都知道华为,华为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个重要的原因,华为在全球来整合研发资源,他当然跟发达国家,在瑞典、在英国都建立了工厂,但是在"一带一路",你比如说在俄罗斯他建立了研发中心,去干什么呢?这是因为俄罗斯的算法方面是世界上最好的,当然华为还在印度建了非常大的软件公司,印度在软件工程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实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类似的情况我相信很多我们的高科技企业眼睛也不能够仅仅盯着发达国家,其实在"一带一路"这些国家,这些独到的人才资源,而且成本还低。当然还有很多这些国家的独到的技术资源,大家都知道前苏联整个技术体系里面,在很多国防技术、制造技术里面有很多非常独到的东西,这里面它也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所以我们企业除了去用他的人力资源以外,通过合作,通过投资并购,也是可以获得很多技术资源的。所以大家别老盯着开发矿产能源,那是一类企业的资源,我觉得我们讲到"一带一路"的时候,我个人感觉很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忽视了促进我们技术进步的独到的优势。

 

最后一点,我要讲是市场机遇。"一带一路"30多亿人口,既是一个现实的市场,也是一个潜在的市场,发展也很快,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全球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这里面我们大量商品出口,应该说中国商品的性价比在这个地区是特别有竞争力的,很适合。其中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成互联互通的,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领域,就会大量地带来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锻炼,应该说从成本、速度、设计、管理和设备整体的系统性是很有优势的,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足的品牌的方面、融资方面会有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看很有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一个长项。"一带一路"现在就是我们工程承包类最大的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会使得我们工程承包带来更多的机遇,工程承包我觉得不仅仅是说带来了我们去赚劳务出口的钱,可能更重要的我们要看到这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把我们的机械设备、发电设备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的产品带到国际市场上去,所以说它是从需求侧会促进我们产业结构的升级、出口结构的升级。所以说它不仅仅是市场机遇,它通过这个市场机遇还会推动我们结构升级,当然了,"一带一路"还有很多其他的机遇,我今天没有时间一一给大家去说,我觉得至少这四大机遇是非常现实的,是值得我们企业去好好地关注去抓住这个机遇来促进发展的。

 

要抓住这个机遇,我简单讲三点:第一点,还要提醒大家,要树立风险意识,别我说了半天机遇,大家觉得我忽悠半天,就不顾一切去做,在任何时候下都要注意收益和风险,"一带一路"总体来看有一些独特的风险,比如说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都有,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机遇,同时也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这样我们奔着机遇的馅饼去才不至于带到陷阱里面,这是我第一个需要提醒的。第二个,这个机遇里面有很多项目,有些是战略性的,有些是商业性的,战略性的,我们在进行这些项目建设的时候非常重要的要把政商要区别开,我记得有一个企业家说不能用做慈善的办法来做商业,要用做商业的办法来做慈善,我们现在"一带一路",我觉得我们不能用做战略项目、政府项目来做商业,你可以反过来说用商业项目的办法来做政府的项目,这种区别战略项目就是战略项目,商业项目就要在商言商,这里面尤其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我觉得要特别注意,要坚持这个原则,市场化的原则。最后一点,我们今天来的企业是来自各个行业,所以"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如果说有特别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可以抱团出海,有很多地方单独一个企业做大很难,曾经我说过,在非洲某个国家,当然不是"一带一路"的,他有很丰富的资源去开采,但是他连基础设施都没有,但是中国可以去做,我们可以发电的企业,可以修铁路的企业,可以把开采资源能源的企业大家一起走,这样我们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支持,当然除了这些以外,经济方面必须要提到,我们的金融机构也要跟着一起走,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金融服务这个步子总是慢了一点,没跟上。所以推进"一带一路"离不开金融服务,希望我们金融机构能够,当然不是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我们的大银行、机构能够和我们的制造企业、矿业企业一起抱团出海,我们把这些机遇变成果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