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移动电源的认证动态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市监总局的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2025年3月28日,绿联科技型号为PB504的移动电源3C认证证书被撤销 。
此外,2025年4月18日、6月5日,绿联还有两款型号的移动电源3C认证被暂停。这一认证变动,一时间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诸多消费者与行业人士对绿联科技产品合规性与企业市场口碑表示担忧。
认证撤销风波初起
通常情况下,产品获得认证是其质量与安全达标的重要背书,能帮助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赢得消费者信任。而认证被撤销往往意味着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或者企业在认证流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如材料造假、检测不达标等,经监管核查后,认证效力被强制终止。此次绿联科技移动电源认证被撤销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消费者和渠道商开始担忧。在消费电子强监管环境下,认证撤销似乎会直接否定产品合规性,后续产品在销售、招投标等场景,极有可能面临严重的市场阻力。
企业回应平息部分疑虑
不过,6月28日,绿联科技(301606.SZ)方面回应称,此次一款3C认证被撤销原因为供应商地址搬迁。因该型号充电宝即将售罄停止售卖,绿联未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导致出现证书被撤销情况,与产品质量并无关联。绿联方面还表示,另几个3C认证被暂停也是由于类似因素,均与近期备受关注的安普瑞斯风险电芯问题无关。
绿联单方面特别指出,近日友商召回的充电宝基本采用安普瑞斯1.0电芯,该批次可能有一定风险,而绿联和小米曾使用的是安普瑞斯2.0批次电芯,不存在风险,所以绿联不会进行召回。目前绿联已经将使用安普瑞斯电芯的产品全部下架,主力电芯供应商已切换为力神、亿纬锂能 。
7月7日,绿联科技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进一步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认证工作,目前,包括移动电源、充电器等在中国强制性认证类目清单内的在售产品均已获得CCC认证 。这一系列回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市场连锁反应仍在持续
尽管绿联科技给出了相关解释,但市场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部分消费者此前因认证撤销消息,对绿联科技移动电源产品的实际使用安全产生担忧。毕竟移动电源涉及电路设计、电池安全,若质量不达标,可能存在短路、过热甚至起火风险。不过随着绿联科技的回应逐渐传播,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有所恢复。
对渠道商而言,此前产品合规性存疑时,确实影响了他们的采购决策,而已铺货的终端也面临过退货、下架压力。
在行业竞争维度,绿联作为消费电子知名品牌,此前产品认证“翻车”的消息,确实引发过市场对其质量管控体系的审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公信力。但随着企业的积极回应与解释,市场也在重新评估绿联科技的产品质量与企业运营情况。
监管逻辑与行业规范升级
认证撤销本质上是市场监管的刚性动作,目的在于“淘汰不合格产品、惩戒违规企业”,以此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此次绿联科技移动电源认证撤销事件,虽然后续证实并非产品质量或认证流程违规导致,但也给企业提了个醒。企业需时刻关注认证相关信息的更新与维护,确保合规经营。在消费电子行业,产品更新迭代加速,合规与质量始终是品牌立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石。
此次事件后,市场持续关注绿联科技后续的应对举措,以及该事件对移动电源品类认证监管的传导效应。认证撤销看似是个“危机”,但换个角度看,也能成为企业查漏补缺、行业规范升级的“契机”。企业只有以透明化的态度回应监管,以实打实的质量赢回消费者信任,才能真正化解可能存在的合规危机,避免陷入“认证依赖—违规失察—口碑崩塌”的恶性循环 。
后续,随着绿联科技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等举措,进一步展现了其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市场也在观察这些措施能否助力企业重塑市场形象,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